(資料圖)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5日消息(記者 沙曉峰)“今天,我不僅看到了珊瑚,還親手種下了一株珊瑚!”“這片海里,從此也有了我一份心意?!薄?/p>
12月24日,4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藍星衛士”志愿者,在三亞蜈支洲島海域種下一株株珊瑚。作為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極氪智能科技聯合發起,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執行的“藍星衛士海洋守護項目”的重要模塊,當天開展的藍星衛士城市接力計劃三亞站活動,邀請志愿者以參與珊瑚種植保育的方式,沉浸式、零距離了解大海、保護大海。
志愿者海底種珊瑚。主辦方供圖
為讓志愿者進一步了解珊瑚修復,“藍星衛士”邀請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生態環境學院、長期從事海洋牧場和珊瑚生態系統恢復科研和教學的教授王沛政,從認識珊瑚礁的重要性、珊瑚礁面臨的威脅,以及如何保護珊瑚礁等方面,為志愿者現場講解珊瑚礁生態系統保護知識。隨后,“藍星衛士”志愿者在教練的陪同下,相繼潛入蔚藍大海?!昂驮谝曨l中看到的畫面幾乎一模一樣,海底世界真的太迷人了,五彩斑斕的魚兒成群結隊地從眼前游過,千姿百態的珊瑚在水中搖曳著輕盈的身姿……”從海底保育歸來的志愿者興奮地分享著自己的感受。
志愿者呼吁保護海洋。主辦方供圖
“我們把珊瑚斷肢輕輕拿在手里,再用扎帶固定在海底珊瑚溫床的點位上,固定時不能太用力。當我在教練的協助下,小心翼翼地將那截還沒手掌大、看起來很像鹿角的珊瑚斷枝固定好,真的感到特別驕傲與自豪?!睋?,在這片海域,利用受自然因素破壞而斷裂的珊瑚斷肢進行無性繁殖、修復的珊瑚面積已近5萬平方米。
不僅如此,通過王沛政導覽的珊瑚科普展、珊瑚石標本展,志愿者們還進一步解鎖珊瑚群落和生態系統間的關系;當日在現場,由“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李波帶來的海洋生物多樣性攝影展導覽,也讓志愿者認識了許多美麗神奇的海洋生物,認識到人海和諧共生的意義。
“感動海南”2018十大年度人物李波現場介紹海洋生物多樣性攝影展。主辦方供圖
在“海洋環保藝術手工坊”環節,志愿者在藝術老師的指導下,將生活中常見的廢棄物改造成一件件傳遞美好信念與海洋保護意識的環保創意作品。
據悉,“藍星衛士海洋守護項目”旨在貫徹落實《“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結合“海洋垃圾問題、塑料污染、循環經濟”等社會熱點話題,通過多種形式的項目開展,形成由公益機構主導、社會企業支持、公益伙伴協作、社會公眾參與、科技賦能的中國海洋環境保護專業化、社會化大接力。截至今年11月30日,累計近2500人次“藍星衛士”志愿者,在海南、山東、浙江、廣東等省份的9個城市,參與311次海岸環境巡護、136次海洋污染防治、5場海洋科普和城市接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