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谑┬惺撞總鹘y村落保護法規
□ 本報記者 邢東偉 翟小功
海南省??谑惺菄覛v史文化名城,文化遺存豐富,傳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居全省首位,一批村莊先后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然而,部分傳統村落正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迫在眉睫。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10月17日,??谑械谑邔萌舜蟪N瘯肌逗?谑袀鹘y村落保護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共25條,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這是海南省首個傳統村落保護地方性法規,通過立法實現傳統村落活態傳承,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促保護,促進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傳統村落保護刻不容緩
近年來,??谑谐掷m加大傳統村落保護力度,開展傳統村落調查,編制保護發展規劃,上丹村、三卿村、包道村等15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莊先后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目前,海南省級層面尚未出臺專門的傳統村落保護法律、法規,保護工作缺乏必要的法治保障?!焙?谑腥舜蟪N瘯üの敝魅瘟置魇⑻寡?,受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不夠、社會力量參與不足、村民保護意識淡薄、集體經濟較為薄弱等多種因素影響,??诓糠謧鹘y村落歷史風貌受到破壞,文化內涵日益消亡,產業融合發展滯后,空心化趨勢嚴重。
林明盛認為,??谑杏斜匾ㄟ^地方立法,守護鄉土文化之根,實現傳統村落活態傳承;以保護促發展,以發展強保護,促進傳統村落保護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
2020年5月,立法起草小組成立,??谑腥舜蟪N瘯üの统墙ㄅc環資工委開展立法前期專題調研,組織多個座談會研究討論法規草案初稿。2021年11月,法規初稿提請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隨后,??谑腥舜蟪N瘯ㄟ^公布法規草案、召開座談會、開展“榕樹下”民主立法和地方立法市區聯動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實地調研邁德村等傳統村落,赴省內外考察學習傳統村落保護先進經驗,進一步修改完善法規草案。
今年9月2日,??谑惺邔萌舜蟪N瘯谖宕螘h第二次審議后表決通過《規定》。9月29日,海南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批準了《規定》。
分工協作形成保護合力
傳統村落保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情況復雜,需要各方分工協作,形成保護合力?!兑幎ā诽岢?,市、區政府加強統一領導,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明確住建部門是傳統村落保護的主管部門,農業農村、旅文、資規、財政等部門應各司其職,共同做好保護工作。同時,強化屬地責任,明確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在協助規劃編制、宣傳保護知識、挖掘民風民俗、落實安全措施、開展監督檢查、制止違規行為等方面職責。
《規定》還要求發揮群眾自治作用,村(居)委會將傳統村落保護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登記有損毀危險的傳統建筑,制止并及時報告違法行為,確定村級聯絡員,成立志愿保護隊伍開展日常巡查等。
保護發展規劃是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的法定依據和重要基礎。為此,《規定》明確規劃先行,要求區住建部門自傳統村落名錄公布之日起一年內,組織編制單個村落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報區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另外,《規定》強調多規銜接,規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突出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需要,并與文物保護規劃等相銜接;同時,提出“編制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應當預留允許建設的區域”,為傳統村落長遠發展留白。突出規劃法定,明確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進行新建、擴建、改建、重建和修繕等建設活動,應當符合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的要求。
村(居)民是傳統村落保護的主體,也是傳統村落發展的內生動力?!兑幎ā贩e極回應其在保障建房需求、改善人居環境、共建共享共富等方面的期待,規定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村(居)民的房屋因保護需要嚴重影響居住使用,村(居)民同意退出原有宅基地及房屋等地上附著物的,可依法申請宅基地,由村(居)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決定,并按照法定程序辦理。
活化發展傳統村落文化
傳統村落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研究價值,近年來,??谑袀鹘y村落仍存在隨意拆舊建新、傳統建筑無人維護、保護對象損壞等堵點問題。
對此,《規定》對癥施策,提出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的建設活動應“符合保護發展規劃”和“與傳統村落整體風貌相協調”,并授權市人民政府制定具體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建設程序和要求。明確傳統建筑維護修繕責任主體,鼓勵傳統建筑工匠采用傳統建造技術和建筑材料進行維護修繕,并對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的生產生活活動進行合理限制,禁止從事開山、采石、擅自拆建傳統建筑或損壞建筑構件等行為。
活化發展傳統村落文化,使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兑幎ā芬?,深入挖掘傳統村落文化內涵,對非物質文化資源進行調查、收集、整理、研究,建設數字化服務平臺,鼓勵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共享、傳播、展示傳統村落文化資源和產品。
與此同時,鼓勵原住村(居)民在傳統村落內居住,從事當地特色產業的生產經營等相關活動,促進傳統村落原有形態、生活方式的延續傳承。支持傳統技藝人才在傳統村落內開展授徒、傳藝、展示、巡演、節慶等活動,引導傳統村落發展農業生態旅游、文化創意、民宿等產業。
《規定》同時指出,扶持有條件的傳統村落發展鄉村旅游,推動中國雷瓊??诨鹕饺菏澜绲刭|公園、??谟^瀾湖旅游度假區、??诩t樹林旅游區等旅游景區建設與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有機銜接。要求市、區人民政府支持傳統村落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激勵機制,促進產業振興和村(居)民增收。(邢東偉 翟小功)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