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aur0y"></tbody>
      2. 騙子有千層套路,年輕人該如何應對?從2022年6月起,我們深入十余個城市大學校園發布超千份問卷,針對青年反詐進行問卷調查,共收到來自18省市的有效問卷上千份,其中女生占比58.37%,男生占比41.63%。

        12月23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公益防騙助老項目藍馬甲行動和支付寶安全中心發布《2022中國青年反詐報告》,用數據為你透視Z世代的“反詐心路” :


        【資料圖】

        看看他們經歷了哪些“花式詐騙”?有哪些反詐金句和反詐妙招?更偏愛哪些“寓教于樂”的花樣反詐宣教方式?

        1這屆年輕人有多容易被騙?

        三成受訪大學生跟騙子交手3.53%被攔住了

        “人間清醒”的大學生們,面對騙子表現如何?在調查人群中,超三成大學生遇到過詐騙陷阱,其中有15.2%受訪同學上當受騙,僅3.53%“被攔住了”——在親友的提醒下,幸免于難。超16%的同學反詐意識較好,憑借聰明才智躲過一劫。

        上當不看學歷?是的,但可能學歷越高,被騙的錢越多。在本次調研中,年輕人被詐騙的金額普遍低于1000元,數據顯示超9成受訪大學生被詐騙金額在1000元及以下。雖然學歷和是否被騙沒有明顯關系,但數據顯示,在被騙萬元以上的青年中,博士學歷占比28.57%。

        2.這屆年輕人上當前后兩幅面孔?

        被騙前都是人間清醒被騙了卻佛系認栽

        當大學生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的時候,會采取哪些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本次問卷數據顯示,超七成受訪大學生表示會聯系父母、老師尋求幫助和報警,但會聯系銀行凍結賬號的受訪者仍不足半成。這說明經過多年反詐普法教育,大部分年輕人懂得“反詐”的基本技能,但到了追責階段,僅一半人知道采取具體措施及時保護資產安全,仍有14.48%學生表示“放棄掙扎”、“佛系認栽”,還有10.95%受訪者“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在智商方面碾壓騙子。

        《“兩高”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受騙金額大部分低于1000元,也造成部分年輕人選擇“佛系認栽”。 “防詐”的道理都懂,但真的受騙之后,卻很難采取有效措施追責。

        調查數據顯示,這屆大學生在真正面臨詐騙前后“截然不同”,受騙前都是“人間清醒”、“騙子奈我何”,但在受騙后,近四成受訪者選擇“佛系認栽”,而這一選擇在未受騙人群中僅為9.93%。在面對錢財丟失風險時,能意識到要聯系銀行凍結賬號的受騙者為35.71%,相比未上當受騙的人群低14個百分點。

        案例一·抽獎連環騙

        大學生劉同學(化名)瀏覽某社交媒體App,看到一個賣東西的人,就添加了對方微信。對方稱購物可以抽獎,于是劉同學花636元購物。接著對方以系統檢測到她微信存在風控異常,讓其在微信里預留2000元,結果劉同學又向對方轉賬1973元。劉同學上網搜索了一個反詐專線的微信,添加聯系后對方稱可以幫追回被騙的錢。對方發來可疑鏈接,劉同學點擊下載;對方無理由讓劉某轉賬12000元,劉同學轉賬后聯系不上對方,最終報警處理。

        3這屆年輕人被騙也男女有別?

        男同學最怕虛假投資理財女同學別信網購和占星

        “我們邀請您加入,待遇90-30元/天,可以在家工作,時間比較自由,適合寶媽、上班族、學生,+QQ:307XXX6972?!辈簧俅髮W生都曾收到類似的刷單返利短信或者消息。

        詐騙類型五花八門,刷單返利等陷阱依舊圍繞著大學生活。在本次調研中,超半數受訪者碰到過刷單返利騙局。此外,實習詐騙的案例頻出,超13%學生遇到過此類騙局。

        騙子行騙方式不斷更新,還出現以虛假網絡賭博APP為幌子等刷單陷阱。他們以“日結工資”、“回報率高”吸引學生,隨后以“操作錯誤”“未完成”等理由拒絕支付受害人墊付資金和傭金,從而引誘人繼續刷單。

        當代大學生所面對的詐騙種類五花八門,但也“男女有別”。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總體而言占比最高的詐騙方式是刷單返利、虛假兼職和冒充熟人詐騙。而面向男生,騙子們會更多用投資理財的名義實行詐騙;而面向女生,則更多是以網購、星座占卜的名義布下陷阱。

        網友介紹網上找男友、女友,線下約會不料被詐騙。2022年7月21日,徐州市公安局銅山分局在市公安局統一部署下,通過某高校學生網聊被騙一案,順藤摸瓜、深挖研判、落地偵控,歷時兩個多月,輾轉全國5省16個縣區,一舉搗毀“5.19”特大電信詐騙犯罪團伙。抓獲涉案嫌疑人116名,初審破案600余起。受害群眾多達2700余人,涉案總價值達3000余萬元。

        案例二·虛假投資理財

        大學男生李偉(化名)在某社交軟件上認識了一位“理財管家”,對方承諾帶李偉投資理財“賺大錢”。結果在李偉打款5萬余元后,“理財管家”神秘消失并拉黑李偉。發現自己被騙的李偉馬上報警。經調查,辦案民警發現“理財管家”賬號源自一個專業買賣社交媒體賬號的犯罪團伙。

        4.反詐心路一——

        網上談錢都別信掃碼也要謹慎

        掃二維碼付款、掃二維碼點餐、掃二維碼加好友、掃二維碼領紅包、掃二維碼下載APP

        ......小小的二維碼串聯起便捷高效的現代生活,但在享受方便的同時,也為詐騙分子們提供了可乘之機,利用二維碼實施的新型詐騙越來越常見。

        當前詐騙的主要渠道從傳統電話、短信,逐步升級到年輕人使用最頻繁的“社交平臺”,除了社交平臺遇到問題信息需要謹慎核對外,各位年輕人“掃碼也要謹慎”。

        本次調研數據顯示,超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自己在社交平臺上接收到詐騙信息,近半數收到過詐騙短信。值得注意的是,“詐騙電話”仍然“堅挺”在第三位占39.28%,“各類來路不明的二維碼”位居第四位,占比33.85%。此外,23.53%的人表示在微博、短視頻等信息流平臺上接觸過。

        5反詐心路二——

        分享受騙經歷,被騙也不丟人

        上當受騙后,大部分的同學愿意將受騙經歷分享給他人,超過80%的同學愿意告訴身邊人。講出自己的故事,一方面是抒發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也是給未經過騙局的人們提個醒,防止更多的人上當受騙。

        相比男生,女生更愿意向身邊人分享自己的經歷。近兩成的男性受訪者表示,上當受騙后不愿意分享受騙經歷,6%的人會在網絡上分享但不會告訴身邊的朋友、同學。而有84.65%的女性受訪者表示會向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經歷。

        青年學生不僅愿意將自己的被騙經歷分享給身邊人,也愿意投入到公益活動中現身說法,幫助更多中老年人敲響詐騙警鐘。2021年以來,助老防騙公益項目藍馬甲行動相繼走進全國100個城市,2.6萬名志愿者開展超3萬場線下活動,為老年人提供反詐防騙的知識。在這支志愿者服務隊伍里,超8成是青年團體及個人,近5成是大學生,其中不少學生參加過反詐防騙公益宣講后,要求主動加入藍馬甲行動,他們將自己被騙的親身經歷和被騙方式分享給更多老年人,以此幫助更多人了解詐騙套路,保護個人財產。

        6.反詐心路三——

        冒充朋友詐騙要花式對暗號

        面對詐騙信息,如何有效應對?“無視”和“花式對暗號”成為大學生防范詐騙的小妙招。

        本次調研顯示,遇到詐騙信息,大多數同學選擇不理會對方,有同學則表示,“接到短信不用怕,壞人早晚會被抓,時刻反思加提醒,遇到問題就報警”。遇到冒充熟人的騙子,他們不再局限于通過基本信息確認對方身份,有同學表示“遇到冒充朋友詐騙時,問一個我們有相同經歷的問題”“暗號v(微信轉賬)我50,v完確認身份再還”。

        7.反詐心路四——

        96110、12381要牢記

        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提前預警、攔截至關重要。96110主要用于預警勸阻、案件回訪、防范宣傳等工作,公安機關會使用96110對可能遭遇電信網絡詐騙的群眾撥打勸阻電話進行提示,勸阻成功率提升近四成。

        在“全民反詐”行動推行的當下,絕大多數同學會利用國家反詐中心APP等多種渠道核實信息,但少部分同學存在不認識預警勸阻號碼的情況。96110是全國統一的預警勸阻咨詢電話,而12381是工信部聯合公安部推出的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當接到96110或者接到12381的短信表示,我們或者家人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

        8.反詐心路五——

        反詐劇本殺、小游戲更容易貼近年輕人

        要實現“天下無詐”,除了需要年輕人保持“人間清醒”的狀態,也需要社會、學校等多方力量開展反詐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讓大學生了解多樣的、新型電信詐騙的特點,才能不給騙子可乘之機。

        如今,反詐宣傳不再拘泥于傳統講座的方式,開啟寓教于樂的新模式。警方下場開直播,Rap(說唱)、段子一起來。趣味反詐橫幅走心又上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電信詐騙案件持續大幅度上升的勢頭。

        在校園內,公安等相關部門的組織宣傳方式最有效,女同學對娛樂化的宣教方式傾向性高于男同學。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女性受訪者認為通過趣味反詐橫幅、反詐小游戲、反詐主題劇本殺的宣傳方式是有效的,而男同學對娛樂化宣講模式認可度均不超過50%。

        2022年,螞蟻集團發起“藍馬甲校園行動”和“無詐校園”兩項青年反詐公益活動。在過去的時間里,藍馬甲團隊走進100所高校,嘗試沉浸式防騙展和劇本殺等方式,還原校園場景,深入體驗“校園詐騙”的所有戲碼,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互動體驗中提高反詐意識,在游戲中增強學生的識詐、防騙能力?!盁o詐校園”的活動也在300多所高校內開展,聯合國家反詐中心打造防騙必修課,通過專業的課程內容、生動有趣的防騙課堂、讓學生群體樹立防騙意識,遠離詐騙。

        面對日益多樣的詐騙形式,反詐宣傳教育也在不斷升級。反詐機構也針對互聯網的特色推出更適應年輕人喜好的反詐工具,北京反詐中心開發全國首款反詐專用APP“全民反詐”APP。集反詐宣傳、預警提示、線索舉報、在線答題等功能于一體,并方便報案群眾提交電子證據。

        多數受訪同學提議學校多舉辦反詐主題大型活動,將反詐知識融入到娛樂生活和教學生活中;講座內容多強調詐騙方式的多樣性。對于新興的反詐劇本殺,大學生更希望提高人們參與感,有人提議“進行簡單的詐騙執法,讓大學生上當一次”“只要讓他們參與到防詐活動中來,讓他們來當受騙者,他們才會對此印象深刻”。

        今年,在湖北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聯合主辦下, 藍馬甲金融安全及反詐知識進校園活動走進武漢高校。高校同學們來到學校田徑場參與藍馬甲反詐游園會,反詐套圈圈、反詐跳房子、限時反詐拼圖、藍馬甲反詐課堂、反詐劇本殺、換裝打卡…寓教于樂,以形式多樣的方式學習反詐知識,提高學生反詐意識。

        由于個人信息泄露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詐騙手段已經從傳統的“廣撒網模式”進階成“定制化腳本”,層出不窮的詐騙套路,對人民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困擾。提升全民反詐意識,除了公安和監管機構的雷霆手段,也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通過多種形式教育宣導,提高廣大網民的防詐騙意識。

        同時,我們也在此提醒青年同學們,詐騙手法雖多,但其詐騙套路始終不變,面對詐騙,花言巧語都不聽,穩賺不賠都不信,時刻保持警惕,避免掉進陷阱。

        熱點新聞

        操操操网站
          1. <tbody id="aur0y"></t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