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body id="aur0y"></tbody>
      2. 【高談闊論】

        原標題:剪不斷理還亂的剔書

        劉建民


        (資料圖)

        時近歲末,哩哩啦啦前后歷時大半年的蝸居裝修總算結束了。

        其實早就有裝修的念頭。只是因為單位要進行老舊小區改造,且動靜比較大,上下水、暖氣、外保溫層、窗戶等等都要更新,所以自己遲遲不敢有所動作。直到今年春夏之交,小區改造正式落實落地,住了20多年的蝸居方能借勢裝修,以省卻不少麻煩。

        現如今,裝修說簡單也真不復雜,找家價位適中,施工靠譜的公司,方案由設計師出,揀個看上去挺好的略加調整即可。

        老屋裝修本身雖說不復雜,但搬家卻很麻煩。如果只有一套房,那就得先坐著房屋中介的電動自行車,去附近出租屋踅摸臨時落腳點。戶型朝向、家具有無、租金高低,少不了費心思,搭時間。

        搬家時,最讓人頭疼的是書。幾十年下來,客廳、臥室、陽臺積攢了不少書。要一一打包,標上記號,少說裝了有20個紙箱。這些書,有積塵不薄顏面暗淡的,有塑封完整光鮮如新的;有上面留下五顏六色筆道,曾一翻再翻的;有仿佛讀過,但絲毫沒有印象的,也還有似乎從未過手翻覽的,哪怕是序與跋。

        打包裝箱時,曾想著淘汰些無用之書,可翻來覆去哪一本都割舍不得,瞧哪一本都有可取之處,值得將來翻一翻,品一品,增長見識,頤養心情。于是全部裝箱,為此還額外付給搬家公司一份錢,理由無它,書太沉。

        裝修完畢,又額外增添費用把書搬回家。拆箱歸置時,發現居室逼仄,實在不能為每本書找到合適的位置,于是發下狠心要淘汰一批。

        其實,剔除一部分書的念頭早前也曾浮現過??煽傆X得自己多年積攢下的書,每一冊都有價值和意義,每回扔之前都有無數的反駁理由涌上,諸如,書里面寫的那么多內容自己都不曉得,等老了退休后一定細讀,等閑下來一定會翻翻,于是淘汰書、扔書的念頭土崩瓦解。

        剔下來的頭一批書,我用手機拍下其封面,傳給了一位好讀書,曾因藏書超萬冊而入選京城藏書狀元的朋友,想著這批書也許在他那里發一回熱。朋友回微信說:謝謝,那些書我都不要了。每年買了不少書,看得很少,好多新書連塑封都沒打開。

        也曾想借助網絡,把書賣給有需要的人,可一想到下單、寄書也不輕松,還要注冊成為經營者,于是網上賣書的想法雖然很美但也只是一個想法而已。

        朋友的微信提醒了我,跟隨我這么多年的書,有些我以前沒有讀,眼下不會讀,將來更不可能讀。莫言說過,讀書,要看財力、時間和精力。即將進入退休生活的我會擁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與書相對“相看兩不厭”嗎?古人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能老當益壯,志在千卷否?想到這里,難免氣短。

        歸置中,我把書分成了兩類,自己掏錢買的書和作者朋友送的書。

        送的書大部分有作者簽名,署在惠存、教正、一哂等常用字眼的后面。這些書凝結著深淺不一的情誼,輕易不能舍棄。

        那些與我斷舍離的書,大多是我工作后買的。上大學時買的書幾乎沒有剔除一本,概因那時沒收入,全靠父母支持、哥姐幫襯,買的書不多,又都是挑了又挑的精品。進入我剔除名單的書,只有一個標準:今后會讀嗎?真的會再捧起來嗎?如果不是,那無論怎么權威無論什么專業,一律舍棄,否則既是對居室空間的浪費,也是對書本身的浪費與辜負。

        熱點新聞

        操操操网站
          1. <tbody id="aur0y"></tbody>